信息动态

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信息动态

信息动态

短债长投,国企也应以硅谷银行为戒

发布时间 :2023-03-31 点击浏览: 429 次

近日,硅谷银行的破产引发了全球金融行业的地震。

硅谷银行在疫情爆发美联储紧急降息后,揽储了大量几乎为零利率的活期存款,而硅谷银行的对外贷款却没有同比增长。为维持盈利,硅谷银行实施了“短债长投”:购买了大量1~5年期“持有到期债券”(HTM),且年收益只有1%左右。

随着疫情结束美联储为抑制通胀不断加息至4.5%~4.75%,以及自2022年下半年科技公司遇冷、裁员、经营严重下滑,储户纷纷提取存款,硅谷银行开始遭遇流动性危机。

为应对提款,硅谷银行提前并降价抛售“持有到期债券”,这更一步引发储户恐慌,从而产生“挤兑”,最终导致这家拥有2000多亿美元资产的银行破产。

实际上,“短债长投”现象在国企也是较为常见的。

国企因“天生”优势,较民企更易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借贷支持,其中,经常以一年期的流动性经营贷款为主。

而国企为实现发展、扩张等目的,往往运用流动资金贷款进行长期投资,如股权投资、固定资产投资、土地等无形资产投资,这就形成上面说的“短债长投”。而这些长期投资,往往在短期内是难以形成正现金流的。

但是,在“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”的预期下,任何一个市场主体,都不能完全避免国内外环境、宏观政策、突发事件等的意外打击。

象硅谷银行一样,银行可能会被储户“挤兑”,而单个国企出现重大意外不利情况时,也会遭遇银行“挤兑”:要求提前还贷,以及抽贷、断贷、停贷等。而且,现今银行“圈内”信息畅通,往往是一家银行采取动作,其他银行蜂拥而上。

现今国企的资产负债率多数在60%以上,在一定程度上,哪家单一国企主体也难以承受银行的同时“挤兑”。

随着中央提出的要创造国企民企同等竞争环境,以及专门对国企提出的“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”等要求,国企过去由政府兜底的“好日子”将越来越少。

而且,银行和国企毕竟是不同的市场主体、利益主体,并且银行在当前同业市场的激烈竞争下也不容易。真正有风险时,尽管有时地方政府会出面协调,但不同的市场主体、利益主体届时必然会“各为其主”。

还有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情况是,此次国家机构改革成立金融监管总局,并垂直到地方,今后地方政府的协调能力也要大打折扣了。

因此,混改研究院认为,如何错期、科学的搭配银行贷款等有息、刚兑负债,对国企化解意外的“挤兑”风险,是门真正的“必修课”。

上一篇:李强总理答记者问有哪些信息会与国资国企有关
下一篇:关于今年国企改革,为何政府工作报告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少了一句话?

鲁公网安备 37011202001408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