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息动态

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信息动态

信息动态

起手无回 国改再进 ——新一轮国改图景和投资机会梳理

发布时间 :2017-09-01 点击浏览: 2412 次


如何看待新一轮国改的趋势、力度和路径?

新一轮国改作为我国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,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意义重大,是大势所趋,一定会要有所突破。

本轮国改看起来力度不如上世纪末,有着客观的原因,是改革阶段的不同,现有方案基本符合当前实际,是理性选择。

本轮国改核心路径有两个:一是问题导向,着重从完善企业治理结构、调整国资布局、破除行政垄断、改革国资监管体制四方面突围;二是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相结合,未来更多需要发挥基层作用。

1、新一轮国改意义重大,一定会要有所突破。

(1)为什么说新一轮国改?

国改三部曲:

第一轮国改是1978-1992年,核心是扩大自主权和承包制。放权让利、利润留成、利改税和拨改贷、承包制是这一轮改革的重点。

第二轮国改是1993-2002年,核心是制度创新和国企脱困。公司制股份制改革,以及债转股、减员增效、抓大放小(管理层收购)是这一轮改革的重点。Ø第三轮国改是2003-2012年,核心是国企制度完善阶段。成立国资委和股权分置改革是这一轮改革的重点。

(2)当前进入新的发展阶段、新的改革时期,国企迎来新的改革契机。发展新阶段:经济进入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,新常态L型。改革新时期: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高举改革大旗。

(3)新时期国改对于整个经济的作用仍然非常关键。

(4)新时期,国有企业在很多行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。煤炭行业国企占比81.08%,交通运输行业中国企占比71.13%,国防军工行业国占比70%,电力及公共运输行业占比61.36%,钢铁行业占比60.3%。

(5)经济下行,国企经营矛盾突出,成为经济转型升级最大阻碍,不改不行。国企利润大幅下滑,亏损面不断扩大。

(6)国企经营效率远不如民企,成为经济下行最大拖累。工业增加值增速方面,国有企业大幅落后民营企业的增速,在每百元资产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方面,国企也远低于民营企业 。

(7)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导致过度融资,债务压力凸显。国有企业债务融资规模大,资产负债率已经超过65%。远高于私营企业(50%),说明国有企业吸引了更多的信贷资源。

(8)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,国企改革是根本是绕不开的一环,是深入经济微观层面的基础性改革,不改不行。去产能国企首当其冲。国企预算软约束到导致无序扩张,成为产能过剩重灾区,只有改革国企,产能过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。

(9)去杠杆必须降低国企杠杆率。国企预算软约束导致国企过度融资,隐藏巨大债务风险。必须加快国企市场化改革。

(10)从长期来看,供给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,促进企业创新。国企的经营机制导致其创新力不足,无法成为经济中最具活力、最具创新精神的单元。

2、新一轮国改与上世纪末不同,不可能一蹴而就。

(1)本轮国改的背景与上世纪末具有一定相似性。具体来看:

首先,经济周期均处于下行阶段。上世纪末,亚洲金融危机使得中国外部压力加大,1998年和1999年GDP增速分别为7.8%、7.7%,比1993年的增速下降了45%。本轮国企改革处在后全球金融危机时代,GDP增速从2011年开始一直往下掉。

其次,政策环境均导致过度投资。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,我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经济过热形势,出现了高投资规模、高信贷投放、高货币发行、高物价上涨。2008年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,导致过度投资和经济过热。

第三,均遇到严重的产能过剩、债务负担过重问题。上世纪末的产能严重过剩,其中纺织等轻工行业过剩最为严重。本轮产能过剩主要是煤炭、钢铁等。

(2)但是,新一轮国改相比上世纪末那一轮,面临的约束要更大,包括社会的、经济的、国企本身的。

首先,当前社会矛盾更加突显和复杂,改革更容易导致不稳定上世纪末,社会结构和社会思潮相对单一,维稳压力相对小。当前社会矛盾突显,思想的多元化和维权意识增强,必须考虑稳定因素。

其次,本轮改革国企的治理水平千差万别,很难大力度一刀切上世纪末,绝大多数国企基本是政企不分,股份制改造和上市的情况也很少。本轮大多数国企均已经实现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造。也还有部分公司没有实现公司制改造,改革的情况千差万别。

第三,本轮国资布局已经大部分从竞争性领域退出,进一步腾挪的空间缩小。 上世纪末,国资分布在各个竞争性领域。政策的核心是抓大放小,退出竞争性领域。本轮国企改革,国有经济占比已经在50%以下,国资不断向战略性关键领域、优势产业积聚,战线已经有了很大收缩。好改的肉都改得差不多,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。

第四,本轮改革并未到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阶段,无法像危机时刻行事上世纪末,国有经济大面积亏损,大量国企职工下岗,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超过30%。本轮国企改革,经济步入L型通道,国有经济效益尚可,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在1%左右,风险可控。

第五,本轮国改面临的社会形势不一样,必须更加注重顶层设计严防漏洞。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,反腐高压态势,也反映出官商腐败手段更为成熟。国改要更加注重防漏洞。为此,2015年9月中共中央、国务院专门出台了《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》,并发布了十几个配套文件。这些文件即所谓的“1+N”顶层文件 这些文件一方面为严防漏洞设定的框架,但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地方创新难度加大。

总之,新一轮国改相比上世纪末那一轮,面临的形势有所不同,国改的约束条件要更多,导致改革不可能简单的一刀切和大刀阔斧,而是只能以稳为主,一企一策,成熟一个推出一个。

3、国改路径:问题导向、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结合。

(1)本轮国改的核心特点之一:问题导向。

国企面临的四大深层次问题:

第一,国企治理结构和市场化不完善。股权结构不合理,“一股独大”等问题还是比较明显,董事会的作用难以正真发挥; 国有企业的行政化色彩较重,政企不分的现象仍然存在;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员仍由党的组织部门或政府人事部门任免; 所有重大决策都需要先经过党委会,然后经过董事会,再传导到管理层,决策链条长。

第二,国资布局仍不尽合理,绝大部分处在传统行业。国有经济主要分布在煤炭、有色、石油石化、电力、钢铁、市政公用等行业,在互联网、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领域分布较少。

第三,国资监管仍有待改善,双重身份制约国企发展。国资监管部门既是“裁判员”也是“运动员”;作为出资人,代表国家形式股东权利,制定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的一系列监管指标和规定;同时,以红头文件对企业进行管理。造成了监管过多,管得过死。

第四,国企垄断削弱了经济活力,严重阻碍民间投资国企在石油、电力、民航、铁路、电信等行业垄断性较高。政策执行中“玻璃门”“弹簧门”“旋转门”大量存在,限制了民间投资的发展。

因此,本轮国改的核心特征之一就是以这些问题出发,重点突破。

一是完善治理结构和市场化体制。比如落实董事会职权、市场化选聘、推行职业经理人、差异化薪酬、剥离社会和遗留问题、信息公开、员工持股、国资上市、引入战投等等。

二是调整国有资产布局。通过合并重组、国资入股一些新兴行业民企可能是改革方向。 

三是破除行政垄断。七大垄断行业混改、PPP模式(公共服务领域打破垄断)均有利于打破行政垄断。国家特殊管理股也有利于在传媒、军工等特殊领域放开民资。 

四是改革国资监管制度。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,成立国有资本投资、运营公司。

通过梳理国企改革十项试点任务,我们发现其正是上述四方面问题的重要解决方式。因此,十项改革试点也构成了本轮改革的核心内容。

(2)本轮国改的特征之二: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相结合。

目前,国企“1+N”顶层设计基本完成。

顶层设计一方面有利于减少套利和漏洞,但也抑制了基层创新的空间。但是,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又表明,必须发挥基层的首创精神。因此,当前“1+N”顶层框架只是开始。未来基层创新必将成为新一轮国改的关键出路。 

二如何认识央企重组和混改的意义及方向?

央企合并作为优化国资布局、做大做强国企的重要手段,符合产业组织的客观规律和中国企业“走出去”参与全球竞争的战略需要,具有合理性,未来有望持续推进。央企合并或更多在钢铁、煤炭、重型装备、火电四大领域展开。

混改作为新一轮国改的突破口,其作用并不仅限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,而是对整个国资布局、打破垄断均都有着积极意义。从不同作用出发,混改分别对应着不用的具体模式。因此,把握混改的领域及模式,可以从这三方面来展开。

1、央企合并具有内在合理性,未来有望持续推进

在产业生命周期的成熟期和衰退期,市场需求从扩张放缓到逐步萎缩,市场无法实现规模经济,一些企业不得不退出。通过兼并重组应对需求放缓,并提升对上下游环节的议价能力,是领军企业生存之道。

但是,由于国有企业的市场化经营机制仍不成熟,地方利益、部门利益和企业利益常常会成为企业间并购整合的主要阻碍。因此,需要借助政府之手解决国企并购重组的行政化阻碍,推动国有企业兼并重组,以更好实现产业兼并重组。

根据周建军(2017)的研究,全球范围的产业集中和资本垄断创是一个基本趋势。随着中国重化工时代结束和“一带一路”战略的开启,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必然。 但是,中国制造业集中不高(15%左右,且不断走低),必须通过兼并重组做大做强,以应对全球竞争。

重点关注钢铁、煤炭、重型装备、火电等领域。

2、混改的意义深远,将从多方面提升效率

混改的作用并不仅限于公司治理层面,而是对整个国资布局、打破垄断均都有着重要意义。

一是完善公司治理,提升企业运营效率。我们计算了2006-2014年工业企业中不同所有制类型的资产利润率情况(利润总额/净资产),发现民营股份占比越高,效率越高。

这方面对应的改革模式主要有:国资证券化、引入非公资本、员工持股。

二是促进国资流动,优化国资布局。国资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流动,就意味着整个资布局的调整和优化,对于整个国资的效率提升有着重要意义。

这方面对应的模式主要是国资入股民企。尤其是像环保、科技等一些新兴行业,国企通常采取这种模式进入。典型的案例有:广晟公司入股东江环保6.98%股权、清华控股入股桑德环境29.8%股权等。三是打破垄断,优化整个经济绩效。 

从具体模式看,除了通常的引入民资外,PPP、国家特殊管理股等均新的模式均有利于打破垄断。 

比如国家特殊管理股:似于国外的金股制度,即一种份额非常小(通常为一股)的股份,但一般不享有分红等利益,只在公司的一些重大问题上具有特殊权利(主要是对这些问题的一票否决权),有利于传媒、军工等行业引入民资。

比如PPP模式。通过引入民资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,有利于打破国企对公共服务领域的垄断。

总之,混改意义深远,将从多方面提高经济的效。从不同的作用出发,混改也有着不同模式。因此,把握混改的领域及模式,可以从这三方面来展开。具体而言:对于一般性行业,如竞争性行业、科技型行业,混改的主要模式可以是国资证券化、引入战略投资者、员工持股等。对于战略新兴行业,如环保、信息技术等领域,混改的主要模式除了一般性行业的模式外,还有国资入股民资的模式对于垄断性行业,混改的主要模式除了一般性行业的模式外,还有PPP(公共服务行业)、国家特殊管理股(传媒、军工)等 把握了以上这些特点,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不同行业的混改方向。

三如何把握2017年的国企改革投资机会?

随着新一轮改革竞标赛打响,国改有望迎来加速落地阶段。源于官员政治激励和考核的动因,成为2017年国改的重要驱动。

阻碍国改的一些技术性掣肘也在逐步得到解决。一是国资流失问题,二是公司治理方面的问题,三是民资产权保护的问题。这些问题的解决和缓解,为国改加速落地提供了基础。

2017年国改重点布局三条主线:一是七大垄断行业的央企混改;二是国改预期较高、且国资质量较高的地方的国改;三是煤炭、钢铁、重型装备、火电等领域的央企兼并重组。

1、新一轮改革锦标赛形成,国改加速。

推动国企改革的动力主要有两方面:政治激励和经济激励。

政治激励:政府官员或国企一把手,从政治绩效和考核的角度出发,推动所属企业或管理企业的改革。 

经济激励:员工持股在内的各种市场化激励机制。通过混改引入员工持股是源于经济激励的改革。

从经济激励看,目前员工持股总体偏谨慎。选择少量企业开展试点。各地分别选择5-10户企业,中央选择10户央企子企业。“未纳入试点的国有控股企业,不得自行组织实施员工持股”——上市市国资委。

国有参股企业员工持股约束相对少。员工持股意见:“国有参股企业的员工持股并不适用这一规定”

从政治激励看,新一轮“改革锦标赛”或在悄然兴起。

2、阻碍国改的技术性掣肘正在得到解决。

(1)国有资产流失问题。

2016年出台的两项重要法规,使得国有资产流失的界定将更加法制化和程序化。一是《资产评估法》。国改的定价和责任界定从此有法可依。二是《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》。对国企产权转让、企业增资、资产转让等三种情况进行了详细规定,使得国改过程将更加程序化和公开透明化。

(2)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。在加强党对国企领导的同时,如何充分发挥董事会的作用是困扰本轮国改的一个核心命题。从目前的政策和实践看,已逐步形成了现实可操作的路径。

政策层面,2013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了中组部、国资委的指导意见。《意见》明确规定,在做出重大决策前,党委或党组应首先开会,然后由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与董事会和经理层的非党委成员沟通。

实践层面,在公司章程中增设党建条款的做法。如2016年6月28日一汽轿车(000800)和一汽夏利(000927)在公司章程增加了加强党建的条款。

(3)是民资产权保护的问题。

2016年11月中央发布产权保护意见,将对民资参与混改的积极性产生深远影响。《意见》明确提出,“加快民法典编纂,完善物权、合同、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制度,清理有违公平的法律法规条款,将平等保护作为规范财产关系的基本原则”。《意见》也提出,“妥善处理历史形成的产权案件,甄别纠正一批社会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申诉案件”。

3、寻迹三主线,精选优质个股。

(1)主线一:七大行业央企混改:据媒体报道,包括中国联通、东方航空、南方电网、中国核建、中国船舶、哈电集团等六家央企参与了混改试点公司。同时,据媒体报道,第二批混改试点单位也在紧锣密鼓的筛选当中。

具体行业混改逻辑:电力行业方面,主要关注增量配电网的混改;石油天然气方面,关注上下游和三桶油旗下公司混改;铁路方面,重点关注支线铁路PPP和铁总旗下资产上市;民航方面,通航基础设施PPP和货运资产改革是方向;电信方面,关注基础电信运营商引入民资和铁塔公司上市;军工方面,民参军、非核心军工企业引入民资、科研院所改制均有望成为混改的重点。

(2)主线二:地方国企混改。前期国改预期较高或近期国企政策密集、且国资质量相对高的地方。具体如下:

北京:在食品、农业、零售、旅游、餐饮、医药等竞争领域拥有大量老字号和优质上市公司资源,混改有利于提升经营效率。

上海:建立了上海国盛、上海国际两大国资运营平台,诸多上海本地国企已经划转部分股权到两大运营平台。后续,随着国资运营平台逐步发挥管资本和促进国资流动功能,旗下上市公司国资流转、混改和员工持股可期。

广东:建立了广晟、广业、广弘三大资产经营公司。员工持股走在前列,后续进一步混改、员工持股可期。

山东:率先启动国资划转社保试点。已经新建改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13家,数量居全国首位,后续对旗下上市公司的混改可期。

云南:白药控股混改先行一步,后续混改值得期待。

(3)主线三:央企兼并重组。根据前面的分析,今年央企兼并重组主要是在煤炭、钢铁、重型装备、火电等领域。

作者:中信证券研究部专题组杨帆



上一篇:私募基金穿透核查研究!IPO涉及私募基金的操作指引及案例汇整
下一篇:逐条解读《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暂行条例(征求意见稿)》

鲁公网安备 37011202001408号